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国学 > 汉语词典 > 黎元洪的解释
yuán hóng

黎元洪

常用词

lí yuán hóng

ㄌㄧˊ ㄩㄢˊ ㄏㄨㄥˊ

时代词语

黎元洪详解

词语解释

黎元洪lí yuán hóng

  • 北洋政府总统。湖北黄陂人。曾任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多次镇压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被推为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后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1914年任参政院议长。袁世凯死后他继任大总统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被张勋驱走。1922年在直系扶持下复任总统。次年又被直系驱走。后在天津病死。

国语辞典

黎元洪lí yuán hóng

  • 人名。(西元1864~1928)​字宋卿,湖北省黄陂县人。清末革命军起事于武昌被推为都督,后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后因复辟之乱而去职。民国十一年复被曹锟、吴佩孚拥为总统十二年被迫离职。十七年病逝于天津。

网络解释

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故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

光绪九年(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民国二年(1913年)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凯、黎元洪分别当上正副大总统。黎元洪又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兼任御用的参政院院长。后袁世凯迫使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台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民国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但实际权力则为国务总理、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于受段摆布形成“府院之争”。段祺瑞利用张勋将黎驱走由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请黎元洪复职。黎元洪复任总统后,无实权。

民国十二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辞职退出政坛移居天津投资实业。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岁。

“黎元洪”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5
    ①众,众多。例如~民。~庶。②古通“黧”,黑色。③古国名。④姓。
  • 拼音 yuán 部首总笔画 4
    ①头、首、始、大。例如~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②基本。例如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③同“圆”。④未知数。例如一~二次方程。⑤中国朝代名。例如~代。~曲。⑥姓。⑦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 拼音 hóng 部首总笔画 9
    ①大。例如~水。~大。~福。~荒。~亮。②大水。例如山~。蓄~。分~。③姓。